在九月中旬即将迎来网易《战意》的第二次测试,届时部分玩家可以体验在明朝时,火药与冷兵器交织的战场厮杀。
说起《战意》中明末的火器,大家不禁会想到:红衣大炮、铁砂炮、一窝蜂(古代火箭)等重火器。在明末的战场上,这些火器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宁铁骑与三眼铳
虽然在史料上,对明末关宁铁骑的记载多有不同,但作为明末抗八旗军的主力部队,关宁铁骑除了配备当时明末重骑兵部队的披挂,还有三眼铳这种先进火器。在与八旗军交锋的战场上,关宁铁骑以先进的装备以及过硬的军事训练成功抵御了多次后金的侵袭。但最后,由于明末民生凋敝,内忧外患,国家的财政入不敷出,这支军队也只能淹没在历史洪流中。
三眼铳是一种明末的一种短火器,外形为类似竹节状,一共有三根铁铳管整合在一起,能够极大的加强单兵作战能力,而且可以用来压制行动迅捷的轻骑兵。使用时,将三眼铳的火帽朝坚硬的发射台旁侧敲击,引爆装填于铳管中的火药,喷射出弹丸。三个铳管可以轮番射击,但古时的火器装填都比较困难。
关宁铁骑所用的三眼铳
援朝逐倭战争中使用的拐子铳
一窝蜂
一窝蜂这个名字,或许大家对此不是很熟悉。但火箭这个名词,想必大家的第一印象,便是中国的神舟系列的火箭吧!笔者在上小学的时候,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的消息一经传出,各大媒体纷纷报道,在火热之余,大家自然会对火箭的发展产生兴趣。
在宋朝时期,当时已经有了通过火药助力的火箭雏形,到了明朝,这类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除了明朝“万户飞天”人口相诵的历史,还有一类根据火箭演化而来的军事武器——“一窝蜂”,其中配备了32支火箭,射程300米左右,经士兵操作后,可在战场上形成强大火力压制,再后来,经过匠人们的精心改进,甚至出现了连发百余支火箭的“百虎齐奔”,不得不叹服当时工匠们的心灵手巧。
《战意》中的一窝蜂
明朝时期的一窝蜂
铁砂炮
在最早,可追溯到中国宋朝时期,隆兴元年发明的火石炮,也称霹雳炮(至今的象棋棋子上,仍有石字旁的“砲”)。但在中国有明确记载的火炮,则是出自元朝时期。在元朝有一位名叫郭侃的能工巧匠,将自家研发的铜铳火炮献给了当时的统治者蒙哥汗。蒙哥汗当时便封郭侃为官,并令他组建西征的炮兵部队,在当时的古战场上取得了累累战功。
到了明朝,火炮通过当时火器专家赵士祯的改进,在威力,精度,以及射程等诸多方面得到了明显的提升。铁砂炮,顾名思义,填装这类火炮的弹药便是碎石,铁砂,这类物品。铁砂炮的炮管比较短,因此适合两军交战破阵时使用,铁砂炮发射时,会喷射极大的范围,能够造成大面积的杀伤。在抗日战争时期,在我国某些地方武装部队,也有通过荔枝木,榆木,松木等木材制作铁砂炮的炮筒,在抗日战场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战意》中的铁砂炮
抗日战争时期,利用荔枝木制造的铁砂炮
红衣大炮
原本名为“红夷大炮”,因古代对荷兰人的长相,以及对外邦蛮夷的说法,故称此炮为“红夷大炮”。红衣大炮为明末时期的大口径重火器,在战场上威力巨大。这种火炮最初只从荷兰引进了几门,但因明末战事告急,需求大量的重火器,通过中国澳门葡萄牙商人做媒介,明**采购了更多的红衣大炮。后经工匠们大量的仿制与改进,得以在战场上大规模的投入与使用。
战意中的红衣大炮
红衣大炮稿图